据三湘都市报5月16日报道 高考临近,不少考生及家长在紧张的迎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压力。为切实引导广大考生科学作息、合理安排膳食、积极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竞技状态在高考中发挥聪明才智,5月15日,本报邀请湘雅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唐大寒教授、中国心理医生学会会员、高级心理保健师、长沙康乃馨现代生活咨询公司康琳女士做客本报,就考生如何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考前饮食、如何对待高考综合症等问题释疑解惑。
“高考综合症”困扰考生
从9点半到11点半的2个小时里,唐教授和康琳女士一直被接连不断的热线电话所包围。在众多来电中,如何解决“高考综合症”是最热门的话题。
长沙某重点中学高三女生卉卉来电诉说,最近以来,她总感到精力难以集中,寝食不安,经常莫名其妙地紧张,有时情不自禁地哭泣。康琳女士认为,这是高考前的一种应急反映,即考前恐惧。而李同学则反映,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对高考充满了信心。可是,最近几天睡眠很不好,老做恶梦,梦到自己考试成绩很糟糕,没有一个学校愿意录取他。为此,感到很害怕,担心真的会考砸。康琳女士告诉他,这是高考前心理过于紧张、过于担忧所致。除这些都属“高考综合症”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头晕、心烦、坐立不安、想学习又定不下来、情绪不稳定等也属此列。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考生心理压力大,从而影响到生理状况。
考生要学会心理调适
许多考生来电非常想了解如何克服“高考综合症”,保持良好的心态。康琳女士介绍,为什么有的尖子生平常考试模拟都是非常优秀的,但一到高考就发挥失常,而有的考生平常成绩中等,但在高考中能一鸣惊人,考出好的成绩,关键就在于心态。
那么,考生如何才能克服“高考综合症”呢,康琳提出了一套心理调适的方案:
1、增强自信心。考生应克服自卑,丢弃自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2、保持平和心态。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不给自己太大压力,量力而行,顺其自然;
3、劳逸结合,适当放松。学习之余,听听轻音乐,坚持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保持充足睡眠,调整好身体的生物钟,精神饱满。
5、每天坚持数次深呼吸,静心养身,让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
父母不要关心过度
家有考生,做家长的都会给予额外的关注,家长的用意绝对善良,殊不知这种额外关注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位家长来电求助,述说自己正准备迎考的儿子小吴,突然在家里莫名其妙对着墙壁拳打脚踢。问其原因不但不说,反而异常烦躁地与她顶撞争吵。而小吴则告诉康琳女士,进入高三后,学校和家里的气氛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在最近,爸爸妈妈几乎放弃了正常的生活,一切为了他,不但电视机不开了,就连说话和走路都小心翼翼,惟恐弄出半点声响来,影响到他的学习,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呵护有加。父母的这些举动,既让他感动,又让他害怕。害怕自己考试不成功,会辜负了他们,并因此心里越不安,以至于突然情绪失控。
康琳女士表示,他的反常行为所表现的就是一种典型的考前焦虑。导致焦虑的原因在于父母的过分关心和高度重视,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营造轻松的家庭气氛
许多家长来电询问自己应如何在孩子临考期间配合孩子搞好高考复习。
康琳女士表示,家长应该营造一种轻松的家庭气氛,并提出了几个“不宜”:
不宜过分保护。不少家长在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参加高考,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
不宜过分干涉。许多家长要求孩子考前一门心思地复习功课,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不宜过高期待。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不宜过多许愿。有些家长总想用一些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考大学的积极性,这不仅起不到积极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孩子的高考复习。
不宜过多唠叨。一些家长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结果越说孩子就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不利于孩子备考。
另外,家长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和孩子闲聊,但尽量不要谈考试,可以多谈孩子对未来的生活感受和想法。鼓励孩子加强自信心。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轻松上阵。